在距乐山市区和夹江县城均十余公里的成乐公路干线旁,坐落着宋代始建的碧云亭和供奉李冰父子的二郎庙,其地已辟为碧云山公园。公园面积十三公顷,地名九盘山,东依王高山,南临青衣江,西濒盘渡河,北连棉花坡,园内风光秀丽、奇石峥嵘、松涛竹韵,野趣迷人。其地扼守嘉阳驿道、青衣要津,古人称之:“屏蔽?南垂带砺,纲维汉北锁江关。”这里过去曾是乐山往夹江、上成都、去雅安的必经之地;也曾是上通雅安,下达乐山的黄金水道重要码头之一。从宋代到解放初期,历经数百年,这里一直香火鼎盛,每岁春秋两度庙会,热闹。后随着时代的变迁,以及其它原因,这一佳景胜地日渐衰落,“养在深闺无人识”了。碧云山公园以宋代始建的碧云亭得名,被人称为“九盘胜境”。“九盘羊肠”为夹江风景名胜的十景之六。此地历代吸引南来北往商贾游客前来观赏,文人雅士争相登临,作赋咏诗,公园内地貌多姿,怪石横卧,山路蜿蜒,松林苍翠,潇洒秀丽。近观青江滔滔,碧水轻舟;远眺群山如黛,烟云浮流;茫茫松海,葱茏蔚然,一望无际,四季景色优美,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丰富。碧云亭是公园的标志建筑,碧云亭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,宋人杨?着文《碧云亭记》流传于世,亭名得自江淹诗:“日暮碧云合”,意在怀远惜别,感时愤世。为嘉州人写嘉州景物并抒发感情不可多得的佳作。其亭年久倾颓,至清代仅存碑记、遗址。光绪四年夹邑乡绅杜秉诚倡捐补建,亭为塔形,高五丈,七层四方,未设门、梯,以青瓷片镶嵌碧云亭三字。亭的位置突出,色调淡雅,数十里外均可见其英姿。1958年大炼钢铁,拆亭取砖以建土高炉,一方名胜,鼎铛玉石,瞬间毁灭。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光复碧云亭之念日切,公园建立后,领导关注,热心筹划,多方集资,社会各界大力支持,于1994年冬动工,95年夏完成了碧云亭的修复,到公园游憩,登碧云亭,六面看河山,“千村绿波摇舞,十里茶丛鹃染,飘然画中间。”真是令人心旷神怡。公园内盘渡河畔有宛如“千年老翁俯瞰江流”高达数丈的天然奇石丈人峰。杨?在《碧云亭记》云:“石挺出于山旁,高丈有二尺,圆若砻错,上锐而下广,癣痕斑谰,如抱箨焉,俗呼为石笋。”石笋呈纺锤形,总高度约12米,近观:口、耳、鼻、咀俱全;远望:恰似一老翁伫立山旁。旁边山崖刻有竖写楷书“丈人峰”三字,字约盈尺,笔势遒劲有力,引人注目。旁边原有小字,风霜剥落,漫漶不可辨认。乡人传说“丈人峰”三字为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所题。人们就将本是山峰名的丈人峰,讹传“石笋”为丈人峰了。“身已离山脚连山,似跨雕鞍未上鞍,何事长留江边站,望断孤帆过雅安。”这是今人对这一景色的描绘。奇石丈人峰耸峙高崖之侧,饱经千年风霜,静看人世沧桑,雄健奇屈,堪称川南一绝。碧云山公园集秀、幽之典雅;聚奇、野之风貌,具有独特色彩和风韵。清代学者王渔洋《蜀道驿程记》载:“九盘山临青衣江,石壁如横磨大剑,江涛奔突其下,令人骨栗。遥望大峨,秀出天半,云岚万状,积雪晶然……”宋人杨?《碧云亭记》载:“烟云散聚,岩岫出没,终日变作,千怪万状。……竹径松窗,云屏雪嶂,四时之景变固自不常。”更有陆放翁诗云:“白云如玉城,翠岭出其上。异境忽坠前,心目久荡漾。”前贤有言曰:“若非身临其境,断不知其语意之工也。”公园内现存的古代建筑,为清代修建的川主祠,现称为二?庙。近年将木城镇小学内的古代建筑文昌宫迁建到二?庙改为玉皇殿。二?庙中主要祀奉“功在蜀郡,泽沛川民”的李冰父子,还塑有为民治水的隋代嘉州太守赵昱、宋代名医皇甫坦等历史人物,另还有玉皇、王母、火神、财神、谷王诸民间神祗塑像,造型精美,栩栩如生,姿势、仪态、衣着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。公园内还有许多汉崖墓,有的仅深数米,深的达29.5米,其中一墓室前有刻字:“元和囗囗十二月廿三日囗囗造冢”,足证它是东汉遗物。临河崖壁上有数龛摩崖造像,还有“龙吟虎啸”斗大字,推测为清代嘉庆年间镌刻造像、题咏。据《夹江县志》(民国版)记载,二?庙每月的农历初一、十五及六月“川主会”、九月“香灯会”(两季庙会)万众聚首,热闹非凡。公园内植被繁茂,树种以松为主。幽岫含云,岩壑之间流翠泻珠,汇集成泉,乡人称为“明目神水”。树丛间有热杉、大头楂、翠柏,林下野生杜鹃、栀子、蔷薇及蕨类植物。“九盘多青松,遍布山岭峰。翠绿遮荫处,游人诗兴浓。品茗枝柯下,玩耍入林中。归去思妙景,再来听松风。”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,碧云山公园已建设成为了人们游玩、度假的理想胜地,每年游客达十万人次之多。近年来,公园坚持以“提供休闲场地,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”为宗旨,加强了环境的改善,增加了投资,除完成会议、客房、餐厅、停车等配套外,还增设了儿童游乐设施、阁楼式休闲室,开辟了桃树林,新修了神水殿,改造了厕所,硬化了部分场地。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。“望断羌水秋色,碧野清秀,天然图画,古今情未了。”“来朝挂帆去,回首意茫茫。”凡到碧云山公园的游客,无不留下美好的印象。
历史文化
碧云山位于江川县城北30公里翠峰乡明星后山,挺拔秀丽,壁立千仞,林木葱郁,远望如碧云突起。山上左有洪钟石,以手拍击,其声如洪钟;右有石硼,高宽数十丈,石笋嶙峋,壁上有生成观音一尊,形像逼真,山顶有清泉一缕,聚而不流。碧云山建碧云寺,又号称“武当别院”,相传系明朝中期湖北均县武当山的一个弟子来此建盖。碧云寺正门八柱而立,有房屋殿宇30余间,计有祖师、观音、猪神、黄君、三皇、土地等殿,并有望海楼等建筑。建筑古朴典雅,精雕细刻,布局严谨大方,巧夺天工。可惜这些建筑于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被毁,仅残存“武当别院”、“庇佑苍生”两块匾额。1986年,明星村群众发起集资,并获得县内外人民赞助,重新修建碧云寺。修复后的碧云寺,除仿原来的殿宇建筑外,还修筑了由山脚至碧云寺大门前的石阶499级;由殿宇右侧转过去,依岩凿出一条险峻曲转直达莲花峰的石径;由莲花峰脚凿了一条20余米长的隧道通往后山顶峰。200多年来,这里四时游人不断,每逢鱼汛季节,观山游水,赏景食鱼的贵客络绎不绝。特别是每年盛会(阴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),邻县四乡的群众都相邀集伴涌上碧云山,尽情地欢乐。县境内海埂、渔村、江城、龙街、六十亩等滇戏乡班聚集明星村。还有邻县澄江、华宁、通海、晋宁等地戏班也应邀而来。整个明星村和碧云山上,人群密密麻麻,挤得水泄不通。山上山下,锣鼓喧天,只要有百尺空隙之地,人群就围成圆圈,一组组戏班、乡班化妆演出,内容含蓄、富于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和远近历史题材的各种戏剧,令人看不完,观不尽。可叹十年动乱,一处名胜,毁于一旦,仅在畜厩中残留“武当别院”、“福仓生”两块匾额。但逢盛会,成千上万群众,照样涌上碧云山,因游览无归宿之地,他们只好自带行李,满山树林下安歇。为满足广大游览者的需要,明星村于1984年开始重修碧云寺。复建后的碧云寺,把从山脚至山顶的单人土行道,改为七十二台、五百六十级、宽两米的石阶。道旁苍岩峻峭,绿树苍郁,怪石林立,景色比以前秀丽。碧云寺正门,按原来样式分两层十二柱而立,外门庭高悬“武当别院”巨匾;内门庭悬挂“福祐仓生”匾额,门庭、立柱精雕细刻,造型美观,不减古色。院内新建盖殿宇十七间,分门别类,塑有祖师、观音、三清、鲁班等高大的人物塑像,栩栩如生。各种建筑物古朴典雅,绘有精细的二龙抢宝、喜鹊串梅……等图画。还有写意图画、山水画、名家书法和民族民间图案,想象丰富,书法秀丽,气魄宏大,诗意浓厚。既保持了传统民族风格,又推陈出新,意境深远,使碧云风光更加绚丽多姿。碧云山面临抚仙湖,登顶而望,远山近水,湖光山色,尽收眼底,使人心旷神怡,流连忘返。
风土人情
带好必备的药品。旅行途中一旦身体不适,带点必备小药品能救大急。例如:感冒药、乘晕宁、息思敏、黄连素、创口贴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旺季门票:10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开放:9:00-17:0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